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情况报告(石河子大学)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11-18   浏览次数:729

      2001年6月,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确定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三年来,在百年名校北京大学的支援带动下,石河子大学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以其鲜明的特色和迅猛发展的态势,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教育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在新疆第一个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新疆连续三年生源最好、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最高的院校。现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北京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我校积极主动,保证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


      北京大学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整体规划,作为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支援国家西部建设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等校领导多次来疆,落实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工作,相关学院和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也曾多次来到石河子大学指导帮助开展工作。北京大学在校内建立起了人力、智力、物力、财力通往支援石河子大学的绿色通道。


    石河子大学将对口支援工作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把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两校均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即对口支援工作组,并下设对口支援办公室,制定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条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两校建立了每年一次的对口支援例会沟通机制,并每年切块对口支援专项资金,良好的措施保证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思想观念更新为先导,使之成为石河子大学跨越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根据教育部对各高校提出的关于制定好“三个规划”的要求,  2003年4月,北京大学副校长林建华率14名专家组成“北京大学专家团”来我校进行考察调研,对我校制定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规划、校园规划等方面前瞻性地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北京大学充分发挥学科齐全、知识信息密集的优势,为我校42名机关部门、各学院、直属和附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三年来北京大学共选派3名干部到我校挂职,我校先后选派了10名中层干部到北京大学挂职,加强了两校之间的干部交流,提高了我校的管理水平。


      为活跃学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校邀请北京大学著名博导、院士举办“文化西援”工程系列学术讲座。“文化西援”工程成为对口支援工作中最具特色的支援项目,引起了疆内新闻界、学术界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截止2004年10月,已有黄楠森、梁柱、吴树青等21位博导来石大举办了50次讲座,主要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伦理学、经济管理学、医学等领域,听讲师生达2万余名。


      制定规划、干部培训、挂职锻炼、文化西援等工作的开展,对我校干部、师生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前沿的学术思想通过这些渠道如源头活水流入我校,激发了我校干部队伍、师生员工的创造性和开拓性,成为我校快速发展的思想动力之一。


      三、以四个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带动石河子大学学科全面发展


      双方经充分磋商,2002年12月,北京大学将我校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药学以及汉语言文学四个学科,作为支持的重点,签订了支持合作协议,确立了学院间一对一的支持带动关系。两年来,四个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实验室建设、教风和  学风建设等都取得了突破进展。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签订了科研合作、研究生教育、西域民族文化研究、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所与石大农学院合作等4个合作备忘录,在石河子大学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给予了多方面支持。北京大学还发挥深厚的人文优势,帮助我校加强文科建设,建立了西域民族文化研究院,由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担任名誉院长。三年来,在北京大学的带动下,石河子大学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层次显著提高,目前已获得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11个硕士点,博士点和文科硕士点取得零的突破。

 
      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提升石河子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大学将对口支援的着力点放在支持石河子大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接受石河子大学的访问学者,教师、实验人员进修,推荐免试研究生,对石河子大学考研、考博教师录取给予政策倾斜等多种形式,全面改善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学术水平。


      三年来,北大共接受我校5批49名教师、8批37名实验人员、3批7名访问学者赴北大进修,推荐免试、破格录取硕士研究生7人,博士研究生1人,接收我校攻读研究生学位3人,接受作为我校师资培养的插班本科生10人。在进修费用上北大给予我校优惠或减免。2004年,在我校建立了“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主要面向新疆招生,在新疆就业,为我校培养师资,为西部培养高层次人才。


      北京大学在人事制度改革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选派了29位教师参加教育部实施的“李嘉诚基金会重点课程教师岗位计划”来疆支教,全部为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其中一位为“长江学者”,极大地促进了石河子大学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北京大学支教教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石河子大学年轻教师不出门就得到北大名师的指导,使石大教师的学术水平普遍提高,科研氛围空前浓厚,营造了事业留人的良好氛围。石河子大学教师的流失率近几年明显下降,由1996年的20.1%下降到2003年的0.7%。


      五、以开放的理念为统率,推动石河子大学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北京大学利用自身在国外高校的影响力,推动石河子大学与国外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经北京大学牵线搭桥,石河子大学与日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岩手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等多所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还介绍国外基金资助石河子大学教师到国外研修,和石河子大学共同组团参加国外和港台学术交流活动。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石河子大学的外事往来量大幅度增加,超过建校以来的总和。


      在北京大学影响下,石河子大学先后与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内地名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开展广泛的校际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六、以物资捐赠为基础,促进石河子大学实验条件改善和信息化建设


     2003年北京大学动员全体教职工捐赠自己的出版著(译)作,共向石河子大学捐赠2批4846册图书,石河子大学在图书馆建立了“北京大学赠书展阅室”。同时,北京大学出版社向石河子大学捐赠新版图书,并决定将以后出版图书一册两本、每年分两次捐赠给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截止2004年9月,已累计捐赠新书3480册。北京大学图书馆还介绍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与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建立联系,三校图书馆签署了学术资源共享协议,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向石河子大学开放了部分网上电子资源,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外文全文期刊查询上给予石河子大学大力帮助。


      北大方正集团向石河子大学捐赠了100台电脑,帮助石河子大学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向“北京大学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捐赠了10台电脑。北大资源集团向石河子大学捐赠了40台(基于北大众志CPU的)NC机和4台服务器,免费培训石河子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同时牵线介绍美国明导公司向石河子大学捐赠了价值1亿元的计算机软件,在石河子大学建立了美国明导公司一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电子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还向石河子大学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化学实验设备。


      北京大学的无私捐赠,改善了石河子大学实验条件,加快了石河子大学图书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图书的捐赠,将北大学术前沿的成果及时地送到石河子大学,使石河子大学师生受益匪浅,而且通过动员北京大学教师个人捐赠,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也形成了一股关心西部、支援石大的热潮,增强了北京大学全体师生支援西部教育、服务边疆人民的责任感。


      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口支援工作已实施三年多,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和影响。作为受援学校我们深深认识到,对口支援是促进学校全面建设,缩短与东中部高校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对口支援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有效尝试,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制度创新工程,也是一项对西部高校的雪中送炭工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使西部高校受益于当今,见效于长远。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点意见和建议:


      一、 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延长实施对口支援计划期限。


      西部的振兴与发展是一项系统的长远工程,它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几代人的努力。为保证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希望长期实施对口支援计划,明确期限为二十年或更长时间,通过四个或多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西部高等教育得到持续支援。通过三年来对口支援计划的实践证明,该项计划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的,而且,成效也非常明显,得益于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些院校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快速的发展。为使随着对口支援计划进入西部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改革措施能够深入西部院校,避免一个周期过后出现反弹,延长对口支援计划期限非常必要,同时对口支援计划政策的前瞻性和重要性也会在延长期限的实施中日渐显现。


      二、在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基础上,增加天津大学对口支援我校。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兵团在维护边疆的稳定的同时也肩负着促进新疆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兵团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急需发展以石油化工、纺织等为主的工业,我校是兵团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为适应兵团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需要,为兵团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服务,我校亟需提高工科类学科建设。目前我校工科类学科基础较为薄弱,科研水平亟待提高,在科研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成果为区域经济服务等环节都需要指导和帮助。考虑到天津大学工科类学科基础扎实,应有技术开发成熟,加之天津大学目前尚无对口支援任务,我校希望能够在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基础上,增加天津大学对口支援我校,帮助我校工科类学科建设,优化我校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设立对口支援专项基金,保证对口支援工作的持续发展。


      在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心最终将落在教师层面,通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教师的合作,才能使受援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得到快速发展。而人员的往来、科研等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方面西部院校在资金方面本就存在缺口,加之西部地区贫困生比例较大,学校资金运转日渐紧张;另一方面虽然支援学校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大开发号召的积极性很高,也拿出大量的经费从事对口支援工作,但它们也存在发展需要经费投入的问题,长期单向度投入势必会削弱支援学校的积极性。因此,目前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问题。建议设立对口支援专项基金,重点落实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上,通过资助重点建设,采取组织专家论证和合格评估验收,确保基金的正常运转和投入的成效。

      三年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了全方位的成果,  2004年7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北京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这是北京大学支持西部开发,参与边疆建设的具体实践,友好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对口支援工作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请教育部对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工作继续给予指导和大力支持。

                                                                                            石河子大学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